- 为什么大年只有廿九或三十,没有三十一
- 为什么没有闰腊(十二)月,闰正月,过两个除夕春节岂不是更好
- 几十年前,没电视、没春晚,长辈们是如何过除夕的
- 每年除夕都不能回家的人,都怎么过除夕
- 除夕单身的怎么过
- 没有年三十的年份
- 为什么1938年之前没有除夕
- 在什么时候会有两个小年和两个除夕可以过?为什么
- 在没有春晚的年代,你们的除夕夜是怎么度过的
为什么大年只有廿九或三十,没有三十一
这是历法的问题,我们过年所用的历法是农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所谓的阴历和阳历的区就在于阴历是按月球(太阴)的运行规律来编定的历法,阳历是按太阳运行的规律来编定的历法。
农历以阴历为基础,由于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夏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转换;但农历可以反映潮汐现象,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的指南。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朔望月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阴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
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
所以农历中没有三十一!
过大年是按农历过的,农历的每个月最多三十天,所以年前的最后一天不是二十九就是三十,不可能有三十一!
农历是阴阳合历,通过润月来解决月亮绕地球转与地球绕太阳转的时差积累问题,是中华民族在历法上的一大贡献!
因为中国的农历,每个月最多只有三十天,从来就没有三十一天的。为了适应“年”周期的准确计算与轮换,我们聪明的老祖宗还制订了若干年后,有一个“闰月”的月份。所以,我们中国农历只有大年三十或年二十九,而没有大年三十一。
为什么大年不是二十九就是三十,却没有三十一呢?
这个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中国古代华夏民族独有历法造成的,换句话说就是只有中国才有。近代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以及中国国力的增强,这个现象可能会全球化。
我们知道我国现在使用两种历法,一种是农历,也叫阴历。一种是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历法,也叫阳历或者洋历。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两种历法并用的,与其他国家不同。
我们来说说农历,农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来制定的历法。月将绕地球一周大约29天半,由于半天不好算,所以就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每年除夕,也就是大年,都是第十二个月的最后一天。这天不是二十九就是三十,这种每个月天数的变化,每年都不一样,计算起来比较复杂,还有闰月什么的,要经过24节气的约束,形成的复杂历法,不要说外国人不明白,就连中国人自己能明白的都是很少的一部分人。
为什么没有闰腊(十二)月,闰正月,过两个除夕春节岂不是更好
你的意思是不是如果有闰腊月该怎样过春节?如果出现闰腊月,那么在闰腊月的除夕过节等春节如果闰正月,那么正月初一才是春节,闰腊月初一则不是。
不过要等到3358年才会出现闰腊月,还有一千三百多年呢,呵呵。几十年前,没电视、没春晚,长辈们是如何过除夕的
除夕之夜降临时,晚上6点钟,给祖先牌位上供品,点燃蜡烛和供香。在门口外点燃一挂小鞭炮,父母主持全家人围坐一起吃炸菜丸子、肉丸子、炸鱼、炸鸡肉、酸菜猪肉炖粉条及煮水饺等年晚饭。全家人欢言笑语,其乐融融地品味着一年的辛苦劳动和过年期盼的幸福。
晚上8点钟,家庭团圆饭结束,父母叫子女单独一个人到跟前来,分给不同数量的压岁钱。
整个除夕之夜,全家明灯过夜,父母低声地互相说着他们之间心里话,不断等着更换着祖先牌位处的蜡烛、供香至到夜12点发纸燃放鞭炮,吃除夕夜水饺后,全家人才能慢慢各自入睡。
没有电视又没有春晚的除夕夜,照样是中国年的除夕夜。这是记忆中穷日子家庭的除夕夜。
那时虽然没有电视、春晚看,年味却并不比现在差。吃完年夜饭,出去看花灯、敲锣打鼓扭秧歌、放花炮、样板戏、杂耍、免费电影等。虽然是“叽叽喳喳”穷乐呵,却是一年中最放松最快乐的一天。那时实行的是“票证供应制”,物质极度匮乏。平时不常见的“投机倒把分子”,此时此刻也“蠢蠢欲动”,捯饬些“零吃零喝”、“杂七杂八”的“稀罕物”上街来卖。尽管被工商“追”得像兔子,满街乱跑,但也不失大年夜一道靓丽的风景。
谢谢邀请,几十年前我还是个孩子,记得那事过春节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到一年都吃不到的好吃的,更重要的是长辈们会发红包给自己。
小时候过年除夕夜吃完饭父母就跟我们围坐在炕上,拿出花生,瓜子,糖果,红包给我们,那个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候。我们拿着父母给的花生,瓜子,糖果都舍不得吃,找个袋子都装起来留着慢慢吃。到了12点就跟着哥哥,父亲出去放鞭炮,每次放鞭炮我都要跑的远远的塞住耳朵,又奔又跳大喊大叫……过年的第二天就是跟着父亲去拜祖宗,我们女孩子是不用跪下磕头的,只能站一边看着父亲,叔叔,哥哥们给祖宗磕头,第一次跟着父亲拜祖宗的时候我乐坏了,看到家族的叔伯把一张很长,很宽上面画了好多穿古装衣服的人画像挂在客厅中央,桌子上还供了好多水果,甜甜圈,那些画里的人应该就是父辈口中的老祖宗,我回家偷偷笑了3天,总是想不明白那些祖宗画像为什么穿着清装,为什么看起来都长的一样,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搞笑……拜祖宗的同时母亲会在家里做一桌子的菜等着,父辈叔伯们会带着我们一家一家的串门,每家都会准备好饭菜等着串门的人群,小辈的哥哥们会每到一家就给长辈们磕头拜年,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走到谁家我们小孩都有红包收,开心的我乐此不疲,都忘了寒冷。
几十年前,没电视,没春晚,长辈们是如何过除夕的?
说到几十年前,没电视,没春晚的年代,那估计都是农村的多。既然大多数人都是农村,那就和我们这的农村或许类似,我就说说从村里老人聊天听到的说如何过除夕的吧。
除夕前后一般都是处于三九四九时节,农村有俗语说的是“三九四九冰上走”,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候。在北方,尤其是黑龙江等东北三省,松花江里都可以跑马车,你可知道有多冷了。即使鲁西南的农村,村里的水塘里冻上30厘米厚的冰层,然后大人小孩都会去上面滑冰。既然天这么冷,农村人怎么过?那就是经常烤火!
尤其是过年期间,以前的人守岁的多。没有娱乐项目,漫长的夜还是很难熬的。所以村里的人就会聚在一起,烤火取暖,然后火堆里放上地瓜,做烤地瓜吃,一起聊天,烤火现在过年的时候,还偶尔能看到。或者三五好友,聚在谁家喝点小酒,围着火炉侃大山。出过门的人就说说外面的世界,或者识字的读过书的,就说说书里的故事。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能说一段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几乎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必读名著。
以前的烟花爆竹也多,现在很多都看不到了,我就说一个来描述一下。一个40~50厘米长的圆筒,直径约10厘米,筒子地下用黄土封结实,然后筒子里装上木匠做工剩下的木材削,还有烟火之类的,最上面也用土封结实,留出一段捻子,放到空地上,空地周围上方要空旷,点燃后,从圆筒里不断的喷出玉树银花的烟火,很是好看。不过现在很难看到了,反正我有近小20年没看到了,您哪里有吗?
几十年前,人们本来就穷,还绕有兴趣地说:富愁愁,穷欢乐。的确,那时虽然穷,却总是乐呵呵的,素日里就一路劳动一路歌,人人溜达时也哼着小曲儿呢!到除夕之夜,特邀一位说书先生,相对老一些的人就去叫三国列国去了,孩子们也随老人去了。年轻的请来瞎弦听唱贤孝的、五女兴唐转的。就这样,几乎通晓达旦。
每年除夕都不能回家的人,都怎么过除夕
如果不能回家与亲人一起过年,一般都会有一种失落感,内心会惆怅。当把注意力转移到工作或者娱乐上时,这种惆怅感会稍有缓解,但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年过后至少经过一月左右时间才会自动消解。
除夕单身的怎么过
过去过年有一种喜悦感,一年到头犒劳犒劳自己买点衣服添点家具,现在呢什么都有了根本不用考虑了。过去有可能一家分开,现在呢通讯发达想聊天随时可以,交通也比过去发达坐车开车都可以聚聚!
单身的男女不要苦了自己!其实一个人过年也要抄一桌子菜!啤酒🍺🍷红酒🍶白酒!选一样!边看电视边吃喝快乐!别人放鞭炮借光过瘾。如果有和你一样的单身就请家里来一起过也行!要是我还是喜欢自己过年。
没有年三十的年份
2001年、2003年、2006年、2012年、2013年、2016年、2022年、2025年、2026年、2027年、2028年、2029年、2032年、2035年、2039年。
为什么会没有年三十?
中国农历历法是以“朔望月周期”来计算一个月的天数,“朔”所在日为初一,是人们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时刻;“望”所在日为十五,就是满月的时刻。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长有短,农历一年中就出现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分法。同时,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月,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这需要通过观测和科学推算加以确定。农历腊月的“朔”到正月的“朔”恰逢小月,因此年三十就这样被省略了。就像2006年就没有大年三十。
答是2022年没有年三十
春节不远了,不少人发现,2022除夕不是年三十。天文专家介绍,这主要与“朔望月”有关,月亮圆缺变化一周称为一个朔望月,一个周期平均为29.5天。恰逢2022年腊月是小月,便没有了年三十。专家表示,只要正月初一还在,前一晚都是除夕。
为什么1938年之前没有除夕
1938年之前,中国采用的是农历,每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开始和结束都由月亮的位置来决定。因此,中国的新年也是由农历来决定的。在农历的计算中,新年是从春节开始的,而不是1月1日。因此,在1938年之前,中国的新年也是从春节开始的,而不是像现在的元旦。由于农历的年份和公历的年份不完全一致,因此每年的春节日期都会有所不同,直到确定了公历的新年日期,才开始在中国使用元旦作为新年的开始。
在什么时候会有两个小年和两个除夕可以过?为什么
这个问题有点儿怪,那只能是润十二月了农历的运算和西历(公元)是不一样的,西方历法是太阳历。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为一年。而农历是太阳和月亮运转记年的。是阴阳和历,它每隔多少年就有一个润月。一年就多了一个月,那就是十三个月了。只有润十二月才能有两个小年两个除夕。
在什么时候有两个小年,两个除夕可以过?有这样的事情吗?我也想知道啊?这也太离谱了?闰月年,是头几个月份,那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出题有高学历的老师,别忽悠人了?无聊透顶?
在没有春晚的年代,你们的除夕夜是怎么度过的
那时农村,小孩白天玩,黑天玩到半夜回家,大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初二开始串亲戚,一直闹到二月二,现在完了,没几个人能说出春晚有啥意思,小孩也不让出来玩了,大人孩子一人抱个手机,现在一禁止放鞭炮,更没有年的意思了。
第一届春晚是八三年开始的,以前没有春晚,我要分二个阶段来说,第一阶段是小时候在城市里面过年,几乎是天天去电影院看电影(有逃票的办法),除夕夜吃过饭,由父母带着去市区最热闹的街上转一圈,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等转够了买点小零食回来睡觉。第二阶段是在农村,改革开放,土地承包到户,家里面天天也吃上白面馒头了,养猪养鸡,平常吃鸡蛋最多,偶尔也会买点肉吃,日子好过了,除夕夜的饭菜质量提高了不少,鸡鱼肉蛋都会吃上,也是弄几个盘子几个碗菜,大人们喝点酒,我和姐姐弟弟是忙着吃,直至吃的肚子圆,领着弟弟出家门和村里面的小伙伴们一起玩,玩到半夜三更实在是困了,这才回家睡觉,虽然说没有春晚,但是还是很快乐的,现在是除夕夜也就是随便弄几个菜,说实话还不如平常的,过年也没有年味了,除夕夜也不看春晚了,吃点菜喝两杯酒,看会手机,睡觉!
提迷藏,放鞭炮,打灯笼,玩,做游戏,总之就是户外活动,很热闹,那时候家里孩子多,晚上满大街都是孩子们的欢笑声,大人都忙着做年夜饭,其乐融融,那个年代记忆犹新!!
我们十多岁之前过年那可是也挺忙的。年前自己都把彩灯糊好还得检点废品去卖了换买爆竹的钱,父母是不会给钱去买彩纸和爆竹的。虽然一块钱都用不了那也全靠自己去自力更生。除夕夜一帮十多个孩子点燃了彩灯就彼此疯起来互相甩着鞭炮蹦对手的彩灯。没有成挂放的玩不起都是拆开单个一个一个的放那也开心。到午夜各回各家开始给长辈或祖宗牌位拜年,之后就给0.50元的压岁钱心里那个美。最后吃年亱饭了也相当丰富(细粮,肉票,鱼票平时舍不得用都用在过年了)。最后小孩又聚在一起比看谁的压岁钱多。之后还得疯一阵子也得两点以后才各自回家睡觉。到有电视时开始也没春晩电视台也不播多长时间就明天见了。
没有春晚的年代,那时在部队大院生活。除夕夜部队安排在大操场露天放2场电影,过足了瘾。但是也冻的要命,棉衣棉裤棉帽棉鞋全副武装。看完电影就睡觉了。放鞭炮都是年初一才开始。
在没有春节联欢晚会的年代,大家的除夕夜是怎么度过的。
说起没有电视的那个年代,我个人觉得那个时候的春节才有春节的味道。
不用说到了除夕夜,就是一到过了腊月十五(农村人把农历的十二月叫腊月)乡村各处的鞭炮就不停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里乒,那里啪的,小伙伴们在一起放鞭炮。
记得小时候的一个除夕的下午,有个伙伴刚刚大便以后,把炮仗插到大便上点上以后跑开了。
没想到炮仗🧨的信子太长,等了好久也没有响,伙伴都说没有点上,那个孩子就回去看,等到他低头看的时候,炮仗响了,炸了他一脸屎,大家和他一起回他家,他父母看见以后“来时了,来时了”。然后给他洗了脸,才又和他一起玩了。
在那小时候,每到除夕天,吃完晚饭以后,村里都有“秧歌队”,从村子的这头扭到那头,等到扭完了以后也就到了包饺子的时候,父母在家里包饺子,我们这些孩子们从这家到那家,累了以后回家穿着以后睡一会觉。
睡着觉以后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父母喊起来守岁,在我们这里不叫守岁,叫“发纸马”又是放炮仗又是烧纸的,还要磕头。
逐渐长大以后,晚上去村里的玩场看别人赌博,赌注虽然很小,但是大家都在一起比较热闹。
回想起那个年代,除夕夜比现在有意义的多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过年没有什么意思了。
说起过年,没有春晚啊!记得那时候过的也有意思,爸爸妈妈都提前准备好过春节的年货,贴好对联,点好大红灯笼,穿好新衣服,从里到外,红衬衣裤,新袜子,新棉鞋。三十晚上头半夜不睡觉,爸爸妈妈包饺子🥟!我把买来的花生,瓜子,糖果放在新买的盘子里,冻梨,大柿子!装盆里,用凉水泡。爸爸包完饺子,出去转一圈,放鞭炮,我跟着他,远离他,看放鞭炮,心里别提多美了。妈妈准备好菜。我就把跳棋摆上,和爸爸妈妈跳棋,到午夜十二点了,煮好饺子,这时候,屋外的老乡们,开始放鞭炮,整个县城沸腾起来了,鞭炮声音像开锅了,哈😄!过年了!听着鞭炮声,吃着芹菜馅的饺子,全家人可高兴了!!!
答:我记得在小的时候,家里边条件不好,也没有电视,根本就看不到春晚,一到了除夕就是放鞭炮,盼着吃好吃的,然后就是来旺火,再没事时候就是约上三五个小朋友到外边去瞎溜达,拿着鞭炮到处放鞭炮。
那时候,大人在家包饺子,听广播。
小孩子们拿着土灯笼,小鞭炮可胡同跑,上婶子大娘家显摆自己的新衣服,她们就往小衣服兜里放二块糖,嘴甜的提前给拜个早年!
疯够了!回家吃年夜饭,把老人让到主桌,父母做两边,我们一次排开,老人先说祝福的话,父母给老人敬酒拜年!然后才轮到我们。
吃完年夜饭,老人要给压岁钱了,跪下磕头,说吉祥话。
后半夜困的都找不着北了,大人们唠嗑守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