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有的小县城经济不发达,也没有旅游景区,但是物价却非常高
- 县城住宅价格5000左右,门面房17000多每平方,可以投资吗
- 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的物价与消费高么
- 一般小县城收入低,为什么有些地方物价消费反倒比大城市还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为什么内江市资中县的物价与一线城市的物价相差无几
- 为什么许多县城乡镇物价平齐城市
- 一线城市的物价水平竟然跟县城差不多,有些更便宜,为什么
- 县城的物价怎么比大城市还高,它们是靠什么支撑高消费的
为什么有的小县城经济不发达,也没有旅游景区,但是物价却非常高
经济不发达的小县城都有一个共性:人口少,别小看人口少这三个字,背后折射的是人口净流出和消费力不足,当消费力不足的时候一般消费物资的物流费用和压仓费用必定会升高,同时物资和资金流转变慢,物价也必定会跟着上涨,比一般发达地区要高出许多,所以商家在一个人口少、消费力不足的地方开张做生意时是不可能沿用薄利多销的策略来经营的,因为没有大的人流量支撑这种经营模式,因此在原有的高物价基础上再提价销售来捕获刚需顾客成了他们的生存法则,而且还不一定能盈利。
所以县域生意比发达地区的生意要难做的多,物价偏高也就成了常态,因此无论是县城还是市区,越是不发达那么物价就会越高,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所致。
往往越落后的地区物价反而越高,这种现象让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
1商品外运,当所有的商品都依靠外运,运输的成本自然就高,商品的运输都是先运达集散地,到达集散地后,再向其他偏远地区辐射运输,到达集散地后必然要有仓储的地方,再从仓储分流,运往各个目的地,这个过程势必要有搬运,仓储等费用,成本自然会增加,商品的价格自然上涨,有些偏远地区还要经过几次这样的分流转运,商品价格怎会不贵?对于集散地的选址,往往都是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成本必然不同,商品的价格也就不一样了。
2商品流通的缓慢,落后地区往往伴随人口稀少,人们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购买力低下,商品流通的速度自然就慢,作为商家,商品流通的慢,自然利润就低,打个比方一天卖10瓶水和一天卖100瓶水利润是不一样的,卖10瓶水一瓶赚2元,和卖100瓶水一瓶赚5角,差距很明显吧,而税,人工,房租等各种成本并不会少,提高商品的价格也就能理解了。
经济就是一个流动,流动的速度越快,经济就越好,反之经济只能越来越差,这就是为什么越落后地区物价反而越贵的原因。本人学识有限只能给你说这些了,希望可以帮到你一点。😄😄
县城住宅价格5000左右,门面房17000多每平方,可以投资吗
首先从两个门市单个的月平方租金来计算,你这边的大概95元/平米一个月,对门小区是68元/平米一个月,你的单价高于他40%,因为你面积小、位置好!那么第二步要考虑的情况就是你利用这个小门市经营什么业态,若利润是租金的10倍以上,那么就可以做,若低于这个数,就要看看这个租金价格是否可以谈谈。最最关键取决于你自己用这个小门市赚钱不赚钱的事!因为门面经营最主要看客流,也即是获客成本+流量转换率,没有绝对的租金高与低。
力帆集团三轮摩托车全国营销副总 夏仲军
2018年11月30日
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的物价与消费高么
没有麦当劳。有银座+++佳乐超市。
义乌小商品城,只有德克士。
大型企业正和,宇通公司等。
但高端消费还少。
有钱人消费去东营,济南,肯德基,青岛的多。淄博也有,少些。
东营广饶的消费比较周围的县城要活跃些
一般小县城收入低,为什么有些地方物价消费反倒比大城市还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很多产品,小县城反而没有大城市便宜,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中心城市有规模化效应优势。
非本地产的产品,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一般要经过几级批发网络,大城市在这个销售网络里层级比较高,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批发层数更少,销售成本更低,自然售价也更低。
中心城市一般是销售网络里大区中心,仓储一般也布置在中心城市的郊区,县城里卖的产品,首先要储存在这里,然后,可能还需要经过几级批发网络(生产者-大区中心-省中心-地级市-县城),才能到县城的消费者手里,可见到达县城消费者手里的产品,销售成本高于在中心城市销售的产品。
我是湖南农村人,在广东生活赚钱,每年都会回老家过年,每次回老家的时候会经常跑到县城逛街买点东西,,,给我的感觉就是小县城大部分的东西确实比广东的还要贵,,有小部分东西和外面差不多甚至会便宜点,像一些全国连锁店的价格会和外面差不多,像一些吃的用的会比外面贵很多,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很多东西是贵得离谱,有的比外面贵一倍甚至两倍,,虽然贵一些,但还是有很多人去买,毕竟小县城的市场就那么大,你不买就没地方买了,也有些人会选择网上买,但网上的很多东西是看不到质量的,,还有一些人是不会网购的,小县城的物价之所以这么贵,我觉得可能是很多东西都是从外地物流过来的吧,因为路程远,快递费自然会高了,物品成本价格也随之提高开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县城的人买东西会很爱砍价,要是不能讲价的东西一般是很难卖出去的,所以很多卖家会故意把价格标高很多,,让顾客根本猜不到自己的低价,只要顾客砍的价格合理,东西也就随便卖出去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大概想了一下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是个人经验大城市的肉类价格可能比一些小城市还便宜,而蔬菜等价格比小城市贵,这个其实与产品的物流特点有关,更易于储藏的,可以规模化养殖的价格会相对便宜,而需要保鲜的自然价格更高。小城市与农村距离更近蔬菜等运输成本和保鲜成本低,而供给的肉类价格与大城市价格没有多大成本差距。这是结构性失衡
二是当各类食品供给都充足的时候,大城市其实是优先获得供给的,因为需求大,更易交易,这也有可能带来价格的低廉。
三是物价还是和收入成一定正比例关系的,这种现象了能存在,但一定是短期现象,长周期看大城市的成本一定是高于小城市的,不然小城市的人还有什么理由留在小地方呢?不就图个安稳,生活成本低吗?
更多独立原创思考请关注“雨下青茶”
在饮食方面我觉得价位还是相差挺大的,在穿衣方面消费比较大,我分析了一下,还是竞争比较小,大品牌的一般都是全国明码标价的,在大城市便宜,是因为人流量大,走批发量,在小城市,人们消费能力有限,工资低,对人流量有要求的品牌一般定价比较中等,所以小城市的国际品牌就比较少,小县城的国内品牌偏多,并且价位比较高。人们选择也有限。在饮食方面,民以食为天,任何一个地方,饭店是不可缺少的,有竞争的地方就有价格战,所以在饮食方面,一般都与当地的消费差距不大。
你所感觉到的小县城比大城市贵的基本都是一类东西,那就是需要物流配送的。凡本地就能产的东西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现在物流配送的方式都是以大城市为中心,本来如果直接配送到小县城说不定路途更近费用更低,但物流配送不是这样,而必定是先配送到大城市然后向周边辐射,从商业模式上是高效的,但极大的增加了小县城的商品物流费用。
为什么内江市资中县的物价与一线城市的物价相差无几
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
还有这不仅仅是资中县的问题,而且整个内江市的问题。
以前我也不是很明白,一个小小的内江市,工资水平那么低,为什么物价却相对较高。
直到我去过广西,山东,山西这些地方。经过对比我发现一个事实。
内江人对于吃喝玩乐比起其他地方的人来说,更加喜好。只要荷包里面有钱,就可以买买买,吃吃吃。吃喝玩乐之后能够剩下的钱才会被储蓄起来。
而我去过的很多地方之后发现,无论是比内江发达的江浙还是跟内江差距不大的广西山西,对于吃食没有内江人那么讲究,吃饭以填饱肚子为目的。也没有内江的哪种攀比风气,或者说没那么重。
消费推高物价,这是必然的。各个环节的商家得利之后,又会成为消费环节的一员。
这算是主要原因吧!另外就是市场调节作用低下,物价非理性上涨时普遍都在上涨,但是遇到该合理降价时,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导致物价居高不下。
物价高,如果能够让农民得到实惠倒是一件好事,毕竟物贱伤农。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物价虽高,得利的都是商家,作为普通农民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
为什么许多县城乡镇物价平齐城市
主要是信息时代,当你比较而言货物,一样的货价是不一样同款,同一类行,现在网销都能认清,当然了商场的费用高,所以买的价格就有区别,何况是乡镇比此,路途遥远也是加价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谢邀;……老区…… 偏远地区;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打工、造成 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的生活、教育、健康等社会问题凸显;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庞大、交通拥堵……。为了“扶贫战略”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人口回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给城市减负、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现象会越来越明显。
炒作呀。就拿我的老家来说吧,是温州下面的一个县,国家级贫困县,县城房价最高时涨到30000多。
我们县城是一个山旮旯里的小河谷,总共没住几个人,为什么房价飙到两三万?就是因为炒作。
因为我们县是比较著名的侨乡,而那些侨民成了炒房的主力军,他们大多还在国外生活,住是不可能住在家乡的,买房就是炒。
现在最火的时候过去了,房价降了一点,但依然畸高,严重阻碍了人才和投资的吸引力,除了高房价一无是处。
因为大城市例如上海,市场大,商户多。上海的农贸市场,有时候某些商品(如大闸蟹、红辣椒)的价格低于产地,这就是市场化竞争的自然结果。例如今天早晨的新鲜小米红椒,6元一斤,你卖10元一斤,根本没有顾客会买 。
一线城市的物价水平竟然跟县城差不多,有些更便宜,为什么
哪个一线城市物价跟县城差不多?
物价不是你恰好遇到有特价肉蛋菜,或者某个餐馆看到了和某县城价格接近,就算是物价差不多。
很多人喜欢拿当地最贵的区域、最贵的消费端去跟一线的低消费区域做比较。所以在一线城市五环六环这样的位置找到能跟县城中心价格接近的物价确有可能。但是具有代表性吗?
一线城市主城区的普遍物价才能代表这座城市的消费。而一线主城的普遍物价是什么?暂且不谈商圈,就说普通写字楼周边的餐饮,一份一荤两素的套餐价格在18元以上,两荤一素在25元以上;一个肉夹馍12元,一份凉皮15,一碗兰拉15,一碗品牌牛肉面35;大众化自助餐98起步,中档168,高档298;一杯中端品牌奶茶25起步,消费最多的是30元价位;瓶装水消费最普遍的是5元一瓶的百岁山……
请看好,这仅仅是一个普通写字楼周边的消费,并不是什么CBD或者商圈周边。如果是上海长宁和深圳南山的高端超市,一小把芹菜都是15块起步,两根茄子20元,一斤猪肉45,一份排骨饭三人餐198。
所以我真还不相信哪个县城的物价跟一线城市这种物价水平?至于大众超市和菜市场的菜价,那是要求规定每天需要有特价商品,这是有补贴的。而其他消费端,新一线城市能跟一线比物价的都没几个。
县城的物价怎么比大城市还高,它们是靠什么支撑高消费的
前几天我们几舅子4个人,到镇上吃了歺夜宵,点了一盘凉拌黄爪,一盘凉拌猪耳朵,一盘油炸小鱼,一盘皮蛋,一盘花生米、四份炒粉,4瓶青岛啤酒,后面一结账,要337块钱,说是熟人,尾数不要了,就300块钱整数。
类似像这样的几盘菜,我在广州打工时到街上吃大排档,在广西打工时到南宁街头吃夜宵,最多就是一百多块钱,就算是我们当地物价比较高的县城里,吃这么一歺也不超过两百块钱,为什么到乡下小镇上吃几盘夜宵要300块?
难道真是有人说的,这些菜运到我们乡下运费很高吗?
或者是,乡下人请不到会做这样菜的厨子,专门请城里的厨子做,工资高吗?
要么是,乡下的门面租金高?
再要么是,他们家用的油是好茶油,盐是好盐,米粉是泰国米加工的好米粉?
对收这么高的价钱,我始终想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
有一天,见我堂客从镇上的超市里、场上买回来大包小包的东西,我堂客买东西的风格,是不问价格不问需不需要,见到什么想买就买。
这是真的,在县城里的蔬菜就是贵,怎么形成了就是好地,村边的菜地都盖房子了,农村的地也是一样。这些年来,种菜地都是新开的新土地,第二个原因,水费太贵,虽然说菜价高,但是人们种的少。物己稀为贵了。
乡镇超市饭馆的东西比县城贵,县城超市饭馆的东西比大城市贵,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越是小地方价格越高假货越多,老板面带微笑″杀熟″不眨眼。
前段时间回农村老家,父母把这秘密说出来后,特意到附近几个乡镇县城转了一大圈,商品价格情况果真如此。
思前想后老板肯定想多赚钱,大城市流动人口多可以薄利多销,主要靠吃回头客才能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来。而县城乡镇本地人口多,老板吃一把是一把,特别是乡镇超市饭馆少,老板更是舍得一身剐,″杀熟″不给脸。
每次逢年过节在外面当老板或打工的人回农村老家,逛超市提着大包小包爽歪歪,比大城市的土豪富婆更阔气,下馆子吃宵夜也全是在城市回家的人。有一次傻傻地问几个亲戚,你们在城市都是天天这样消费吗?他们说哪有这么回事,都是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又问明知乡镇东西比城市贵,偏偏要回家买东西干嘛,他们说一是让父母高兴,一是别人都买自己不买怕父母不高兴,拿孝心说事,谁又敢多说什么。
农村人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舍不得花钱,从城市回来舍得花钱,县城乡镇高消费就是这样支撑起来的。
其实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相比,存在巨大物价差距的仅仅是房价和房租,其他领域的价差也有,但并非十分明显,例如无需还房贷的大城市有房一族每月买菜做饭的支出就不会比中小城市有房一族的该项支出高太多的,本人亲身体会。
我们总是认为大城市物价高于小城市或者县城,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物价跟供求关系相关,当一种商品供应量大的时候,价格自然就便宜。一个基本的常识,批发的价格肯定比零售的价格低。大城市人口基数大,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商品流通量很大,反映到价格上就相对偏于。反观小城市和县城,人口基础少,外来人口也非常有限,加上产业能级低,这就导致商品流通量不如大城市,价格就没有办法降下来。当然我们讲商品的价格是相对于收入水平,一般来说大城市的收入水平比较高,而小城市和县城的收入就不如大城市。而现在商品的价格全国基本上差不多。那么同样的价格,对于收入水平不同的人来说,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比如一瓶牛奶四元,对于一个月入万元的人和月入三四千的人,感受完全不一样。所以在小城城市和县城支撑高消费是比较困难的,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收入。
先举个例子,前几年在北京市动物园对面有个卖服装的地下市场,叫聚龙,去里面买衣服的顾客非常多,不用到周六日,平时都挤得难受,到周六日中间的几个通道,可以说走路都费劲。因为里面的衣服太便宜,T恤20元1件,连衣裙30元1件比比皆是,每天都有号称清仓甩货的店在狂甩,当然过两个月去,这些店还在清仓。其实本质上是高流量加高成交率带来的低价。比如一个摊位,如果每天平均2000个人路过摊位,有5%的人成交,一天也能卖100个人,100个人可不止买100件衣服,因为有人会一次买两三件衣服,那一件衣服赚五块钱也能卖,100个人成交也能赚500元-1000元左右。聚龙庞大的客流量就是靠市场低价吸引大量的人过来,就和现在的拼多多也差不多,只有高客流量才能把价格放到最低,靠走量赚钱。
但很多小镇或者县城,没办法,先天条件就是每天路过店门口的顾客,一天下来200个人都不一定有,如果1件衣服赚5块钱,那真是赔本赚吆喝。必须要1件衣服对半赚或者以上,100元拿货卖200元或者以上,反正平均每天就开10单不到,高利润才能维持住摊位费,导购费。当然,老板们并不觉得对半赚或赚的更多是高利润。
饭店也差不多,现在在安徽省的很多小镇,县城里的饭店吃饭,比在安徽省会合肥市的饭店吃饭更贵。就是县城,小镇的上班族购买力不够,外地人来得也不够,造成了每天饭店只能开几单,那饭店就必须对半赚还不止,才能在每天开几单的条件下,维持下来不关门,再想办法赚钱。但极少有人去想长期低价走量这个路线,因为不大可能做到北京市聚龙服装市场,那种人挤人,高流量,高频率成交的结果,这是北京市一个城市有2000多万人的条件决定的,不是哪个人在小镇,县城里面想开个店,想点小聪明,就能给本地人提升到2000万人以上。
所以县城,小镇的每天几单的低频率成交量,反过来导致了卖服装的老板,开饭店的老板,要100%的毛利润以上,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反正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当个小老板不受领导管多自在。但这样也导致了在县城里面从事普通工作的人,去饭店吃饭,去市场买衣服,要花比大城市里多得多的钱。我看县城,小镇里很多上班族也就是三四千块钱的月薪,打肿脸充胖子花月薪的几分之一,一顿饭五六百块钱的请人吃饭,一件衣服好几百块钱也咬牙买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